笑(重制版)
题:在21年的6月我写过一篇文章《笑》,本因是在20年的暑假末看了一些搞笑作品,想来记录一下自己对喜剧作品的看法,只不过那一篇拖到了第二年的6月。拖了这么久,写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尽人意的,甚至用了一些毫无意义的写作手法,想要在文章中体现出自己的幽默感,现在看来完全是在胡扯,尽管后面有点偏向研究性论文,但它依然没有表达清晰,我居然就这样草草结稿,实为我的懒惰。本想我在写完《青春舞曲2020》后就暂时不再写任何东西,眼下也没有几天就是新学期,我也没有多少精力去做,话是这么说,但看起来也是我的懒惰驱使我不那么做,所以我还是想作的,我想便做了。
为什么想笑呢。(不是严肃讨论啊,只是简单谈一谈)“我们是受过严格训练的,无论多好笑,我们都不会笑,除非忍不住。”人想要笑,要么是想起高兴的事情,要么是看到开心的事发生。笑作为人的一种面部表情,可以表达一种开心快乐的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在能够接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就会发笑,显然提前是我们能够接受并理解这种“刺激”,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的笑点”。而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笑点”来源于“反差”还有突然发生的事,这些必会诞生“比较”,所以笑也算是社会属性。反差很简单,一个一直很正经的人,有一天突然冒了一句脏话,这就是一种反差;突然发生的事也算是一种反差,潜意识里你认为他会按常理做事突然的意外发生了,这也算的是一种反差的吧。当然,还有各种“夸张”于“玩梗”,不过这是搞笑手法的事,不在这次讨论范围中。
笑是一种快乐的情绪,为了能够激发人们的笑,于是就诞生了各种喜剧作品,谈到喜剧作品就不免想到那就说烂的话“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我还是不想去严肃的讨论,但我可以给出我的观点“喜剧可以是悲剧的,但悲剧不是喜剧”。关于喜剧和悲剧得看主视角在哪以及所给笔墨的多少。如果我们所处在第三人称也就是旁观者视角,看到的也只是我们“看到的”,这种情况大多都是喜剧内容,而主视角放到第一人称或者围绕一名角色展开故事时往往是悲占多数。对于作品还是得看它的侧重点在哪,在电影《落叶生根》中不乏喜剧之处,但老赵的故事整体来看就是一个悲剧;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中也有很多搞笑桥段,但最后主角两人还是失去了工作,失去家园;动漫《碧蓝之海》中,男主的遭遇算是很惨了,但剧中用了很多的夸张来呈现喜感,男主虽有少许的抱怨,但同时也乐在其中,大量的反差与夸张,让这部作品富有足够多的乐趣。喜剧的内核倒底是不是悲剧,这不好说,但喜剧是要形成“对比”,要有“优越感”,那必然有人“遭难”,这样来看喜剧作品必定是悲剧的人是不是又太悲观主义了呢。
喜剧作品有人可以看得哈哈大笑,也有人看着心难受。我很喜欢喜剧作品,因为它能给来无压力的快乐,能给人带来放松,但不是所有喜剧作品我都会喜欢。最无感甚至说讨厌的就是无下限的贬低角色来故意营造反差的作品,像ヒロユキ的漫画《笨女孩》就是这样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一种夸张手法,但下限太低,我是看不下去的。“半天君”也是,一个误会可以扯一季,看着人着急难受,不过这种主观的事情也很难说。所以我还是更喜欢更加生活化的喜剧作品,这又不得不提《日常》。《日常》中的各种看开是“不日常”的,可以看作夸张化的表现,当它的内容又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日常,再无聊的日常也因为这些奇怪的展开变得有趣。就拿我生活中的事例来举例吧,中国大部分的高中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没什么有趣的事发生。每天除了无止境的学习还要奋力奔跑排队打饭,这就真是百米竞速,体育考试都没这么卖力。有一次我们班的几个同学跑在一起,到食堂后我们也排在一队上,只不过我们是一个一个上来的,但无一例外每个人上来事都在系鞋带,后来的人看上这队就有个缺口。这确实是平凡的小事,但也是我们当时难得的乐趣。也正是《日常》中那就经典的台词——我们所经历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而生活并不是可以用一个喜剧或是一个悲剧概括得那么简单,它复杂得很,也正是因此充满乐趣与美丽。而笑也不只有快乐的笑,还有无奈的笑(这不挺好的吗)、有愤怒的笑、有悲伤的笑,有哈哈的大笑,也有细柔的微笑……不管怎样笑一笑总是好的。
20220914